兰屿的美丽瑰宝:条纹球背象鼻虫和它幼生期的寄主植物
球背象鼻虫(Pachyrrhynchids)是一群拥有坚硬翅鞘和美丽斑纹的迷人甲虫,因为翅膀退化且翅鞘愈合,因此无法飞行。主要分布于马来群岛如菲律宾、印尼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等岛屿。由于拥有华丽的斑纹,是昆虫标本收藏家们喜爱的收集对象之一,而其斑纹被认为是一种警戒色,以警告掠食者它不好吃,以降低被捕食率。Tseng et al . (2014)1的研究也以实验数据验证了这点。
台湾的离岛──兰屿、绿岛上也分布着七种美丽的球背象鼻虫,由于移动能力低而容易采集,至今仍有一定程度的商业猎捕压力。其族群容易受到栖息环境的影响而变动,其中六种已于2009 年被林务局列入二级保育类(珍贵稀有)之动物名单。
有关于球背象鼻虫的生物学研究相当有限,主要集中于成虫的基础分类学,少数研究探讨其结构色的机制、斑纹的功能和成虫生态。我们对幼生期的生活环境、寄主植物仍然所知甚少,然而,栖地的需求和生活史的资料却是进行物种保育不可或缺的基础资讯,若对标的物种基本习性一无所知,就难以设计完善的保育策略。
条纹球背象鼻虫(Pachyrhynchus sonani Kôno, 1930)同时分布于兰屿和绿岛,是拥有水青色条状斑纹的美丽种类。成虫在野外不算少见,容易在木麻黄和棋盘脚植株上发现,但目前尚无任何有关野外幼生期的纪录。
2016年暑假,笔者和朋友在兰屿进行各自研究领域的昆虫调查时,意外在腐朽的棋盘脚树干发现条纹球背象鼻虫的尸体和某种象鼻虫幼虫,猜测应该就是条纹球背象鼻虫的幼虫。笔者赶紧找研究象鼻虫分类的朋友协助检视,并联系任职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曾惠芸博士。经过资讯交换和交流讨论,曾博士认为这个野外观察纪录值得发表,并协助我们撰写这篇文章,且利用分子鉴定的方式,确认该幼虫确实就是条纹球背象鼻虫。这篇研究顺利刊载于昆虫学领域国际期刊《昆虫学科学》(Entomological Science)。

条纹球背象鼻虫(Pachyrhynchus sonani Kôno, 1930)幼生期生活环境及其幼虫。图/Hsu CF, Tseng HY, Hsiao Y, Ko CC (2017) First record of the host plant and larvae of Pachyrhynchus sonani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on Lanyu Island, Taiwan. Entomological Science 20: 288–291.
从这个研究,我们确认条纹球背象鼻虫幼虫会以腐朽的棋盘脚木质部为食,也揭示本种的族群存续与棋盘脚野外植群的保存息息相关,提供未来保育策略的新方向。由于条纹球背象鼻虫成虫除了棋盘脚,亦取食他种植物叶片,如木麻黄,因此未来研究将持续关注本种幼虫是否也取食其他植物。
参考资料
- Tseng HY, Lin CP, Hsu JY, Pike DA, Huang WS (2014)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aposematic signals: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the responses of widespread lizard predators to colourful invertebrate prey. PloS ONE 9, Article ID e91777.
原文研究
- Hsu CF, Tseng HY, Hsiao Y, Ko CC (2017) First record of the host plant and larvae of Pachyrhynchus sonani(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on Lanyu Island, Taiwan. Entomological Science 20: 288–291. doi: 10.1111/ens. 12262.
- 此文由萧昀撰写,响应PanSci 「自己的研究自己写」,以增进众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了解。